2021-10-10 03:37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林宸誼/上海報導
大陸「能耗雙控」造成限電危機,引發台商思考退場,熟悉兩岸法律財稅的會計師建議台商,若決定撤資大陸,建議把土地資產改為出售公司股權,稅率可降至10%。
一名從事模具產業的華中台商,這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訂單大減,現金流出現問題,把工廠抵押給同一個工業區的陸企,準備逐步退出大陸市場。
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王啟銘認為,台商自1990年代開始進入大陸至今已歷經31個年頭,大都已步入60到70歲的中老年期,會決定把工廠賣掉有兩種情況,一是小孩不願意接班,乾脆返台定居安享晚年,另一種是到東南亞繼續生產。
王啟銘表示,台商要結束大陸的工廠,若當初有買下土地廠房,那出售自有的土地廠房將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不過,大陸30%到60%土地增值稅,而且還要繳納25%企業所得稅,最後盈餘匯出時還要繳10%盈餘分配稅,這些稅負加起來往往會超過出售價款的一半以上。
如何合法地降低這些稅負,王啟銘表示,首先按照勞動合同法資遣員工,接著出售帳上殘留的設備、存貨,然後清理所有應收、應付款項,最後整個公司帳上就只剩下土地廠房。
然後告訴買方,採用「股權交易」來進行土地廠房的買賣,按照這樣的處理模式,外商投資方出售股權的獲利僅需要繳納10%的企業所得稅,大幅節省客戶的稅負。
以往台商將大陸公司股權賣給外資,只需向相關部門辦理外資股東的工商變更登記,交易程序相對簡單,但近期台商多數遇到的買方多為陸企,要特別留意收受款項時,是否符合大陸外匯管制規定。
兩岸制度與想法不同,台商擔心公司賣給陸企之後,錢會收不到或錢會匯不出去。
王啟銘指出,買賣雙方簽訂買賣協議時,會與銀行三方簽訂「共同監管帳戶合約」,並以買方名義開立活期存款帳戶,並將資金匯入帳戶內,由銀行監管資金,確保資金安全,保護投資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