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次G20高峰会将于7月7~8日于德国汉堡举行,会议主题围绕「塑造联动世界」。20国领袖及国际组织代表将就全球经济、贸易金融、数字经济、能源、气候、卫生与难民移民等议题进行交流。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G20杭州峰会以来,中国运用一系列国际盛会,释放有关全球治理与新型全球化的观点,凸显出川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与巴黎气候协议后,中国大陆有取代美国推动全球化与反对保护主义的意图。
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与先进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消长,但其发展布局仍受制于欧美所订定的国际规范。身为发展中经济体大国,此刻中国所要推动的全球化策略,与原先如欧美等先进国家的途径明显不同。首先,中国仍需与美欧等其他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企图打造平起平坐的国际地位。其次,中国所推动的全球化,有其运用区域治理延伸至全球治理的特征。策略上优先推动诸如中美双边投资协议(BIA)等多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倡议等区域层级的市场开放措施,试图建构一套适合扩建中国发展空间的经贸规则。
正如此次G20峰会场域,恰能同时提供多边/双边、先进国家/发展中国家对话平台。故预期中国仍将透过峰会向全球传递中国大陆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等主张,一方面展现其「大国包容」与在新型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区域的经贸往来关系,特别是提高自身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进而弱化欧美国家对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和标准制定权。
更具体来看,中国推动全球化的手段有几点特别值得关注,其中「一带一路」是中国大陆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巨型工程,透过基础建设与金融流通,扩展至软件设施与文化交流。虽然截至目前为止进展有限,似乎仅多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较高的合作意愿。此现象尤其展现在今年「一带一路」峰会后,参与签署联合公报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先进国家则是明显缺位。因此,中国欲深化其新型全球化能耐,势必要争取先进国家的认同和参与不可。
其次,当前全球化发展进程与治理规则仍多为先进国家以其科技优势所垄断。迫使中国必须尽快找到足以与先进国家抗衡的「中国优势领域」,当前中国在金融科技(Fintech)与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尤其力推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eWTP),似可藉由其庞大内需市场与平台经济优势,针对本身发展需求而设定其国际规则重点。
第三,近年中国「十三五」规划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推动《中国制造2025》加快产业升级,同时以海外并购掌握价值链上游,建立自主供应链,打造「品牌与制造强国」目标。策略上透过加快培育世界一流跨国公司,藉以掌握全球产业生态。以上显示,中国推动的全球化,为其产业或企业争取国际化空间的意图明显。
面对中国「大国崛起」意识高涨及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规则之际,台湾的两岸政策与观点,早已不宜局限于两岸或台湾视野,有必要将中国推动全球化的影响和思维纳入考虑。进一步而言,若能深入分析中国「新型全球化」的实质内涵,当有助于更弹性调整我国于全球发展的战略定位。
以上文章转载自《经济日报》中经院大陆经济所/刘孟俊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