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次G20高峰會將於7月7~8日於德國漢堡舉行,會議主題圍繞「塑造聯動世界」。20國領袖及國際組織代表將就全球經濟、貿易金融、數位經濟、能源、氣候、衛生與難民移民等議題進行交流。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G20杭州峰會以來,中國運用一系列國際盛會,釋放有關全球治理與新型全球化的觀點,凸顯出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巴黎氣候協定後,中國大陸有取代美國推動全球化與反對保護主義的意圖。
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與先進國家經濟實力明顯消長,但其發展布局仍受制於歐美所訂定的國際規範。身為發展中經濟體大國,此刻中國所要推動的全球化策略,與原先如歐美等先進國家的途徑明顯不同。首先,中國仍需與美歐等其他大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企圖打造平起平坐的國際地位。其次,中國所推動的全球化,有其運用區域治理延伸至全球治理的特徵。策略上優先推動諸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A)等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層級的市場開放措施,試圖建構一套適合擴建中國發展空間的經貿規則。
正如此次G20峰會場域,恰能同時提供多邊/雙邊、先進國家/發展中國家對話平台。故預期中國仍將透過峰會向全球傳遞中國大陸對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合作等主張,一方面展現其「大國包容」與在新型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加深中國與其他國家及區域的經貿往來關係,特別是提高自身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影響力,進而弱化歐美國家對於國際經貿投資規則和標準制定權。
更具體來看,中國推動全球化的手段有幾點特別值得關注,其中「一帶一路」是中國大陸推動新型全球化的巨型工程,透過基礎建設與金融流通,擴展至軟體設施與文化交流。雖然截至目前為止進展有限,似乎僅多為發展中國家有著較高的合作意願。此現象尤其展現在今年「一帶一路」峰會後,參與簽署聯合公報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先進國家則是明顯缺位。因此,中國欲深化其新型全球化能耐,勢必要爭取先進國家的認同和參與不可。
其次,當前全球化發展進程與治理規則仍多為先進國家以其科技優勢所壟斷。迫使中國必須盡快找到足以與先進國家抗衡的「中國優勢領域」,當前中國在金融科技(Fintech)與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表現突出,尤其力推電子世界貿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eWTP),似可藉由其龐大內需市場與平台經濟優勢,針對本身發展需求而設定其國際規則重點。第三,近年中國「十三五」規劃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推動《中國製造2025》加快產業升級,同時以海外併購掌握價值鏈上游,建立自主供應鏈,打造「品牌與製造強國」目標。策略上透過加快培育世界一流跨國公司,藉以掌握全球產業生態。以上顯示,中國推動的全球化,為其產業或企業爭取國際化空間的意圖明顯。
面對中國「大國崛起」意識高漲及積極參與制定全球化規則之際,台灣的兩岸政策與觀點,早已不宜局限於兩岸或台灣視野,有必要將中國推動全球化的影響和思維納入考量。進一步而言,若能深入分析中國「新型全球化」的實質內涵,當有助於更彈性調整我國於全球發展的戰略定位。
以上文章轉載自《經濟日報》中經院大陸經濟所/劉孟俊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