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才有霸权地位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港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债券通同时启动。债券通类似沪港通与深港通,是大陆与香港两地债券市场的互连互通。无论股票或债券市场,「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并提供人民币的使用,让境内外资金移动可以更加便利,进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可继续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消除外界对中国资本管制的疑虑。
债券通加快进程,某种层面上是在纾缓大陆因加强资金流动管制,人民币国际化倒退的氛围。不过,短期效果不大。因为从这次债券通公布的讯息看,前期仅先开放「北向通」,亦即只允许境外投资人购买中国境内的债券,无法解决外资企业资金汇出的疑虑。换句话说,急着开通的债券通,主要目的在解决资本市场内部结构问题,而非放宽跨境资金移动的限制。根据德意志银行预估,未来5年将有机会吸引5.4兆人民币资金投入中国债市。花旗银行宣布,明年将把中国债券纳入「花旗世界国债指数」,增加中国债券市场的固定资产配置。引资入市是大陆官方的首要考虑。

易言之,如何配合沪港通、深港通及MSCI纳入A股的一系列举动,全面加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显然才是债券通的真正用意。据此推论,债券通深层涵义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引入资金减缓资金外逃压力,避免人民币贬值危机再起。二是加快中国债市与国际接轨速度,如强化债信基础以吸引更多外资法人投入,以提高中国债市的质量。三是提供有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更多元的筹资管道。最终透过债券通进一步稳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早日让人民币成为金融资产主要交易货币。

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原本是人民币国际化极重要的一步,但自去年如愿纳入后,人民币国际化这几个字反而鲜少出现在官方政策与指导意见中。有两种可能,一是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达成阶段性目标,不需继续推动了;另一是受制于现实压力,如经济持续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与面临资金外逃压力等,逼使北京必须调整施政重心。后者可能性显然高于前者。因而最近人民币声势直线下滑,在SWIFT的国际支付使用占比排名中,4月甚至一度被瑞士法郎超越,落居全球第7位,这是自2015年2月以来的最差表现,人民币国际化似乎已被中国遗忘。

相较人民币的沉寂,同属亚洲主要货币的日圆则相对活跃。日前《日经新闻》报导,日本长期推动却得不到正面响应的日圆国际化,近来在东盟经济共同体加强区域金融安全与促进当地货币使用的要求下,出乎意料地取得突破性进展。日本仿效先前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分别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等签署总额高达4.5兆日圆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连带也开启日圆外交大门。背后原因就是中国迫于外汇储备急速流失,不愿答应东盟扩大《清迈协议》规模的要求,东盟遂转而寻求日本协助。日本为巩固在东南亚市场的利益,同时降低中国一带一路的冲击,当然愿意做个顺水人情给东盟,尤有甚者,日本财务省随后立即宣布一篮子措施,企图在东盟市场建立一个以日圆为主的货币结算与清算体系,目的显然就是再一次把日圆推向国际舞台。这也意味未来人民币挑战的将不只是美元的国际地位,可能还得面对日圆的竞争,尤其是在当前兵家必争之地的东南亚市场。

自2009年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来,短短8年多,已让大陆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也大幅增添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效益不言可喻。然而,随着人民币步入贬值循环周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也随之停滞,尤其全球支付地位节节下滑更是一个警讯。近来A股纳入MSCI、启动债券通,依稀可看到隐藏在背后的人民币国际化意涵,但这终究只是长期愿景,无法发挥短期实质作用。

中国若想继续争夺世界霸主地位,这样的现象绝对不容轻忽。换句话说,对北京而言,短期政策上或许有诸多冲突矛盾之处,长期政策仍要坚持正确的道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这时对人民币国际化掉以轻心,接下来世界霸主之路可能会更加难走,这或许才是中国领导阶层最该留意之事。

以上文章转载自【中国时报】社论/中时主笔室